你能想到老去時最美好的模樣嗎?兒孫滿堂,盡享天倫之樂?還是執(zhí)子之手,相看白發(fā)蒼蒼?
在建德城區(qū)有一座尼姑山,山上居住著一位71歲的老人,他的生活怡然自得,更是成為了許多人向往憧憬的對象,雖然他并不是隱士,過的也不是隱居的生活,但老人的山居生活無疑點中了城市人的穴道,只有真正走入他的生活,才能了解,為什么他的生活對于城市的人來說,完全沒有抵抗力。

老人名叫曾國元,從爺爺那輩開始,就居住在這片山林之中。曾國元在這里出生,在這里生活,在這里娶妻生子。年輕的時候,他就在山里務(wù)農(nóng),摘果子、養(yǎng)蜂、挖蕃薯……靠這些來維持自己的生活,不僅養(yǎng)活了自己,還把三個子女培養(yǎng)長大。
老人說,以前山上還居住了100多口人,但漸漸地,大伙兒都搬下山去了,自己的子女也下山了,可他卻始終不愿意離開。老人的想法很簡單,這是爺爺和父親留給自己的,所以,他有責任要繼續(xù)守在這里。雖然子女們都勸說過,可最終也沒能說服他下山生活。

曾國元和老伴在山上,沒有自來水,沒有機械,一切都回歸最質(zhì)樸最簡單的農(nóng)業(yè)文明。平常的生活簡單充實,養(yǎng)蜂養(yǎng)花、種瓜果蔬菜、燒飯做菜,老倆口閑適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。

四、五年前,曾國元開始熱衷于收集各種各樣的老物件。在別人眼里的一些“破玩意兒”,曾國元卻會像寶貝似得把它撿回來,古老的銅幣、茶壺、有著幾十年幾百年歷史的木板凳……他都一樣樣的“撿”回來,整整齊齊地擺在家里,每當有客人來的時候,他都會如數(shù)家珍地給大伙兒介紹每一件寶貝的來歷。曾國元說,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,不能隨便丟,很多東西現(xiàn)在都沒有了,我就是要給它保留下來,讓子孫們可以看看。

曾國元每天都在親近自然,享受生活。他喜歡園藝,建造了自己的秘密花園,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,在澆水施肥中也能體會到最簡單的快樂。曾國元說,自己花園里有很多花,都是別人丟掉的,他覺得可惜,就撿回來了,那些被“遺棄”的花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,竟然都奇跡般地“復(fù)活”,富有生機。對于種植的技術(shù),曾國元也是自學成才,看著別人怎么種,自己就回來琢磨,漸漸地,各種品種的花草在他的花園里“落地生根”,幾年下來,竟也有400多盆。

即使年歲漸長,曾國元卻依然腰背挺直、眼神清澈,笑容時常掛在嘴邊,每天都像個小伙兒一般,富有活力地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。進山的路并不好走,沒有水泥路,也沒有石階,一般人從山腳走到山上,至少要花上40分鐘的時間,但曾國元卻只需要25分鐘。閑暇的時候有狗兒作伴,乖巧的兒孫們也時常上山看望,一些陌生的登山者也像發(fā)現(xiàn)“世外桃源”般來到這里,漸漸地跟曾國元成為了朋友,他從未孤獨,他的生活從未缺少陪伴。
也許,會有一些人并不能理解曾國元的選擇和堅持,但畢竟,每一種生活都不可復(fù)制,因為他是他,所以他的生活,就是他。
(文/周冰)